“这个实训基地我们投入了一千多万元,它是全县实施校企合作的重要平台,大量‘丹棱工匠’将在这里诞生!”7月18日,刚刚完成整体搬迁的丹棱县丹齿精工项目生产车间一派忙碌景象。在1号厂房,3000平米的实训基地中79台各类齿轮生产设备飞速运转,刚刚从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毕业的陈袁兴,正埋头倾听师傅何志伟讲解齿轮打磨的细节。 在2号厂房生产车间,毕业于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纪梦婷去年6月份就到实训基地实操,经过近一年的培训,她已经能熟练掌握齿轮生产过程中的铣床、车床、磨床等数控机床的各个操作环节,今年7月一毕业,她便和丹齿精工签订了正式用工合同,每月能拿到五千元以上的收入。 作为丹棱校企合作的先行者,丹齿精工公司在丹棱县委政府引导下,瞄准当前产业发展缺少技术产业工人现状,重点与高职院校合作,投入重金打造实训基地,已累计培养三十余名“丹棱工匠”。而这只是丹棱县聚焦“三个驱动”打开校企合作新局面的一个缩影。 “需求清单”驱动。丹棱县通过“一份企业招聘清单、一份学生就业意向清单、一份技术交流清单”,定期收集掌握全县企业招工需求、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校企技术合作需求。根据三方需求,结合丹棱县产业发展实际,针对性开展校企对接交流合作,既让高校能够有目的地去研究课题,也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同时解决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截至目前,已收集丹棱经开区78家企业招聘信息,提供就业岗位2900余个;赴各高校发放就业宣传资料3000余份,进行就业指导800余次,收集毕业生就业需求500余份;收集校企技术合作需求40余条,促进四川轻化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与丹齿精工公司、利达华锐公司在齿轮耐磨、防腐等领域达成技术交流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