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聚焦】千年古堰润眉州 造福苍生两千年丨走近四川省通济堰引水灌溉工程

来源:本站 作者:网络 时间:2022-10-06
一座古代大型水利工程,延续两千多年的传奇。 10月6日,第24届国际灌排大会暨第73届国际灌排委员会国际执行理事会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召开。 会上公布了2022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

一座古代大型水利工程,延续两千多年的传奇。

10月6日,第24届国际灌排大会暨第73届国际灌排委员会国际执行理事会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召开。会上公布了2022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四川省通济堰入选。

四川省通济堰始建于西汉景帝末年(公元前141年),是岷江中游的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大型水利工程。

通济古堰。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通济堰为灌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长期治水实践中,通济堰管理者总结出了“冬闭春开,平梁分水”等治水原则,积累了“岁修准则”“定点飞沙”等治水经验,创造出“大自然黄金角度引水”“砌石硬堰”“以篓易石”“铁壁筒”等传统工程技术;设立堰工局,实行堰长制,采取轮灌制等,形成了具有通济堰特色的水利管理体制,在中国水利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至今日,通济堰仍然灌溉成都、眉山两市的新津、彭山、东坡、青神4县(区)52万亩土地,惠及人口百万。灌区是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策源地,灌区内的太和镇永丰村就以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闻名全国。同时,通济堰灌溉工程水系为眉山提供了高质量的景观环境、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今后通济堰灌溉工程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会更加显著,在城乡供水和环境保护方面作用会更加突出。

西汉古堰越千年 效益显著不简单          

通济堰在历史上曾称六水门、蒲江大堰、馨堰、远济堰、通济堰、桐梓堰、解放渠,1983年恢复通济堰称谓。

据史料可知,通济堰为西汉时期(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主导修建,距今已有2162年。2003年出版的《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水利史分册》上有:“西汉景帝时,蜀郡守文翁在岷江流域筑湔堰,在武阳县(今四川彭山)引岷江水筑大堰,开六水门灌溉。”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