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壮大“2+3+N”农业产业体系,“味在眉山”销售收入突破1100亿元,农业生产形势稳定;聚力“1+3”主导产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率先突破500亿元,工业经济稳步增长;东坡区、洪雅县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翻番,第三产业平稳发展……一个个可喜的变化,写入眉山2021年经济发展长卷。 刚刚翻页的2021年,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苦干实干、奋勇争先,一二三次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实干兴眉,眉州大地尽显发展新气象! 坚持“保粮”“稳猪”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渠系开挖、道路拓宽夯实、田型调整……”日前,在东坡区一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场看到,数台挖掘机正抢抓田地冬闲空档期进行作业。 “将增加机具施工,保障项目顺利完成,不耽误新一年的春耕生产。”现场相关负责人说,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大大提升耕地质量,达到旱涝保收、宜机作业,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这只是我市保障粮食生产的一个方面。2021年,我市大力推广撂荒耕地复耕、果园间套种粮、征而未用地复种、藕(鱼)塘改种水稻、鱼塘浮板种稻等模式,千方百计扩面积、增产量。印发《加强耕地保护三十条措施》等系列文件,强化粮食生产、耕地保护支持力度,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高压线”。启动编制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12.6万亩,实现粮食扩面4.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达300.3万亩,总产量达127.5万吨。 抓好生猪稳产保供方面,我市全面落实支持生猪恢复生产的各项政策和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重点支持规模猪场标准化改造和产能提升,大力推进德康200万头生猪一体化养殖项目。生猪存栏出栏量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 此外,我市积极培育壮大“2+3+N”产业体系、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做强种业和科技支撑、深化对外开放合作,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预计去年全年“味在眉山”销售收入超过1100亿元,柑橘面积稳定在105万亩、预计产值达到110亿元,竹产业综合产值预计达85亿元。 |